位置:首页 > 党建园地 > 廉政建设
廉政建设

去时还似来时贫

20180614   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   

  “一官来此几经春,不愧苍天不负民。神道有灵应识我,去时还似来时贫。”这是明代河南信阳知州胡守安的一首诗。胡守安为官清廉,自律甚严,任期结束到城隍庙拜谒,即兴赋《任满谒城隍》一诗。全诗冲淡平和却耐人寻味,揭示了坦荡做人、清白为官则能来去轻松的道理。这几句诗,是其从政经历的写照,更是个人心迹的告白——守住了自己珍视的那份清醒与清廉。 

   卸职或离任,对于官员来说,是个重要节点。是自己赚个盆满钵满、万贯家财却留下骂名,还是两袖清风、贫似来时却载誉而归,体现了为官一任的操守与追求,也反映出境界的高下。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,“三年清知府,十万雪花银”“千里做官只为钱”等为官信条固然也曾流行一时,但那些如胡守安一样“去时还似来时贫”的清官廉吏,则让清气正气长久激荡于天地之间。他们的事迹被后人铭记景仰,他们留下的种种“离任诗”也广为流传。 

   有的以随身行装来表明心迹。明代苏州知府况钟,在任时身居简室,未铺设奢华之物,三餐佐饭仅一荤一素。主政期间,他严惩污吏,平反冤狱,兴修学府,关心民众疾苦,被誉为“况青天”。在饯别苏州父老的《离任》一诗中,况钟写道:“检点行囊一担轻,长安望去几多程?停鞭静忆为官日,事事堪持天日盟。”明代还有一位叫刘庆麟的巡抚,为官清廉自守,不曾收受过任何贿赂。在他卸任归隐时,曾在衙中题诗一首述怀:“来时行李去时装,午夜清天一炷香。描得海图留幕府,不将山水带还乡。”“检点行囊一担轻”“来时行李去时装”,多么形象的说法,上任时的行装便是离职时的全部家当,一点也没有增加,清廉状况一目了然。 

   有的连当地的土特产都不带走一点。三国时期曾任寿春令的时苗,赴任时不骑马、不坐轿,乘坐一辆由黄牛拉着的车前往,人称“黄牛令”。一年过后,黄牛生下了一头牛犊。当他离任时,群吏和百姓都说“六畜不识父,自当随母”,力劝他将牛犊带走。但他却对众人说:“牛犊是在这片土地上生的,非我所有。”说完,就将牛犊留下,仍乘坐来时的牛车而归。老百姓深受感动,夹道送行。清代的蔡信芳,道光年间曾任陕西蒲城知县,重土爱民,颇有善政,离任回乡时,曾写留别绅民诗四首,其中一首写道:“罢郡轻舟回江南,不带秦川一寸棉。回看群黎终有愧,长亭一别心黯然。”“不带秦川一寸棉”,何等光明坦荡;“回看群黎终有愧”,心心念念的还是百姓疾苦。 

   “百姓谁不爱好官?”何谓“好官”,百姓自有公论。五代后唐宋州节度使赵在礼,任职期间倚仗自己是皇亲国戚而贪赃枉法,鱼肉百姓,胡作非为,当他被罢免离任时,乡民额手相庆:“眼中拔钉,岂不乐哉!”而清代康熙年间嘉定县令陆陇其,任职期间一心造福百姓,其衣装由夫人自纺自织,吃的蔬菜在县衙空地上自己种,出入舟车费用开支自付。当其离任时,百姓“供馈布帛蔬粟,连椅接迹”,更“扶老携幼,哭卷攀辕”。有人还专门写诗称赞他:“有官贫过无官日,去任荣于到任时。”可见,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“人去后”的政声、“闲谈中”的民意,是为官贤否的最好检验。 

   元代张养浩有句名言:“为政者不难于始,而难于克终也。”清白做事、善始善终,既是一种人生的态度,更是一种从政的智慧。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常念清廉之要,常思贪欲之害,常以“去时还似来时贫”的境界自我砥砺,克己为民、慎终如始,如此方能在卸职离任时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。